萬榮鄉

萬榮擬推產後營養補助 最高1萬

#萬榮 #花蓮 #自由時報




2019-06-28〔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流產也有產後營養補助!萬榮鄉目前人口六千三百多人,今年一到五月新生兒人數僅廿四人,鄉公所為鼓勵婦女生育,正研擬產後營養補助政策,分娩後三個月可申請最高一萬元,流產婦女也有產後營養費。流產婦女也有產後營養補助鄉長古明光說,山地鄉孕婦比較容易有營養不足問題,加上縣府有每胎二萬元的生育補助,等於新生兒一出生就有三萬元,希望鼓勵生孩子,讓產後母子都獲得良好照顧。萬榮鄉公所社會福利推動小組最近開會討論「萬榮好孕—孕婦產後營養補助作業要點」草案,以蒐集鄉內共識,草案將送鄉代會審議。古明光說,萬榮鄉少子化的問題嚴重,為提高生育率,提出花蓮第一個產後營養補助。他說,

花蓮發生芮氏規模4.1有感地震 最大震度4級

#萬榮 #花蓮 #自由時報




花蓮縣今早發生芮氏規模4.1、最大震度4級的有感地震。(擷取自中央氣象局網頁)2019-05-01 11:43〔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花蓮縣境內今天(1日)稍早發生有感地震,芮氏規模4.1,最大震度4級,深度19.3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根據中央氣象局發布的地震資料,這起地震發生在稍早的11點17分,震央位於花蓮縣萬榮鄉,最大震度4級出現在花蓮縣西林地區及銅門地區。目前並沒有傳出災情。

〈北部〉首所太魯閣族實驗教育小學 萬榮揭牌

#萬榮 #花蓮 #自由時報


2018-08-31 依「實驗三法」設立民族教育小學〔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全國第一所太魯閣族民族實驗小學、也是花蓮第一所原民實驗小學,「萬榮太魯閣民族教育小學」昨天揭牌,屬於「學校型態原住民族實驗教育」小學。校長邱忠信說,民族教育學校中,設有「民族教育科」,每週授課八節「與其他主科的時數比重相同」!希望推展太魯閣族文化實踐教育,以彩虹之子「gaya」為核心發展民族課程。萬榮太魯閣民族教育小學校名中雖無「實驗」二字,仍是依教育部「實驗三法」所設置的學校型態原住民族實驗教育學校,萬榮國小於二○一七年初提出申請計畫獲通過為公辦公營學校,歷經一年半籌備昨天揭牌,泰雅、布農、排灣等族已陸續成立民族教育

〈北部〉花蓮登記名單

#萬榮 #花蓮 #自由時報


2018-08-28 〔記者游太郎/花蓮報導〕花蓮縣縣長、議員選舉候選人首日完成登記名單。■縣長(一人):劉曉玫(民)。■縣議員(十七人):第一選區(八人):洪士閔(無)、吳東昇(國)、郭應義(民)、莊枝財(民)、張美慧(民)、徐子芳(國)、魏嘉彥(國)、謝金城(無);第二選區(一人):游象蓁(無)。第三選區(二人):陳棟樑(無)、林源富(無);第四選區(二人):王燕美(無)、蘇金勝(國);第五選區(一人):李正文(國);第六選區(二人):萬榮財Lafi‧Mayaw(國)、蔡依靜Lamen‧Panay(無);第九選區(一人):伍興明(無)。

守護花東偏鄉醫療 母子3人合計服務近3萬個日子

#萬榮 #花蓮 #自由時報


[記者王峻祺/花蓮報導]65歲花蓮門諾醫院退休護理師謝秀妹,是門諾護校第13屆學生,畢業後遂投入醫護服務44年,直至去年退休,她的41歲兒子胡智銘及38歲女兒胡婷婷,也相互繼承衣缽,分別在台東馬偕紀念醫院擔任醫師及門諾醫院護理長,3人致力守護花東偏鄉醫療,合計服務逾80年、2萬9千多個日子,被譽為是最有愛的「醫護世家。」花蓮門諾醫院創院70週年,起源於1948年,有群外籍宣教士、醫護人員組成6、7人醫療隊伍,進駐花東偏鄉部落展開巡迴醫療,並於1954年成立基督教門諾醫院,院方為讓原住民少女有「照顧自己族人」的能力,在1959年創立門諾護校,為資源匱乏的花東醫療院所,找到迫切需要的護理人才;短短

〈北部〉兩代3醫護顧偏鄉 服務救人逾80年

#萬榮 #花蓮 #自由時報


謝秀妹有愛 門諾醫院一待44年〔記者王峻祺/花蓮報導〕六十五歲花蓮門諾醫院退休護理師謝秀妹,是門諾護校第十三屆學生,畢業後在偏鄉服務四十四年,直到去年退休,四十一歲的兒子胡智銘及卅八歲女兒胡婷婷也繼承衣缽,分別在台東馬偕紀念醫院擔任醫師及門諾醫院護理長,三人致力守護花東偏鄉醫療,合計服務逾八十年、二萬九千多個日子,被譽為是最有愛的「醫護世家。」花蓮門諾醫院創院七十週年,起源於一九四八年,一群外籍宣教士、醫護人員組成六、七人醫療隊伍,進駐花東偏鄉部落展開巡迴醫療,並於一九五四年成立基督教門諾醫院,院方為讓原住民少女有「照顧自己族人」的能力,於一九五九年創辦「門諾護校」,為資源匱乏的花東醫療院所,

花蓮強震罹難者 蘇煒禧夫婦將包機運回加拿大土葬

#萬榮 #花蓮 #自由時報


花蓮殯儀館搭起「震災罹難者聯合靈堂」,明日舉行追思公祭,行政院長賴清德預計今天中午就會抵達花蓮殯儀館德向罹難者捻香致意。(記者王峻祺攝)[記者王峻祺/花蓮報導]花蓮6日深夜強震截至目前共計15人死亡,雲門翠堤大樓仍有2人持續搶救,其中已發現1人身體殘肢,搜救人員研判第另人應該就在附近;15人遺體已由家屬陸續領回,其中加拿大籍的蘇煒禧、蕭敏渝夫婦遺體,將由家屬包機運回加拿大進行土葬。花蓮殯儀館也搭起「震災罹難者聯合靈堂」,明日舉行追思公祭,行政院長賴清德預計今天中午就會抵達花蓮殯儀館德向罹難者捻香致意。據了解,中國籍罹難者47歲楊麗蓉、19歲李楊琦、52歲韋嘉、39歲余妃的遺體已陸續火化,由家屬

罹難中客楊、丁家屬 感謝台灣人關懷

#萬榮 #花蓮 #自由時報


〔記者王峻祺/花蓮報導〕因花蓮地震不幸罹難的中國籍遊客丁文昌、何鳳華、丁守慧、楊捷及楊浩然等五人家屬,昨由海基會文教處長劉克鑫等人陪同前往雲門翠堤大樓了解事發經過,隨後到殯儀館配合檢察官相驗並開立死亡證明。他們透過遺體修復人員轉述,同意開挖很煎熬,但更體諒搜救人員的安危,同時也感謝台灣人的關懷。楊、丁兩家的家屬一行人合計五人,昨早就到雲門翠堤大樓了解罹難者丁文昌及何鳳華的受困位置,在搜救人員的解釋下,同意以大鋼牙等重機械進場挖掘,隨後到殯儀館靈堂前,擺放丁守慧、楊捷及楊浩然的遺照,因情緒尚未平復,僅低調向大家道謝。家屬臨走前,透過處理遺體後續事宜的中華民國葬儀商業同業公會召集人王薇君轉述,楊捷

〈北部〉祖母反對到支持 部落「織男」熬出頭

#萬榮 #花蓮 #自由時報


熱愛編織 祖母怕他將來沒飯吃〔記者王峻祺/花蓮報導〕來自花蓮縣萬榮鄉明利部落、就讀海星高中的周俊,從小由擅長手工藝的祖母撫養長大,身為太魯閣族的他,因熱愛編織夢想當名「織男」,屢屢衝撞男性禁碰織布及針線的忌諱,求學期間專攻服裝,去年拿到「金手獎」殊榮後,獲族人肯定,今年更取得四技二專保送名額,錄取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周俊從小就愛畫畫、設計衣服,承襲祖母編織、族服製作的好手藝,選擇就讀海星高中服裝學程,他雖沒有照著太魯閣族傳統文化拿起獵槍,卻展現男孩間少見的細膩手藝,高中三年除配合學校學習專業科目,另跟著祖母鑽研織布,練習手作服裝。通過考驗 周俊立志當婚紗設計師他說,祖母雖曾擔心「做衣服沒飯吃

國民黨籍萬榮鄉長涉賄選 當選無效定讞將解職

#萬榮 #花蓮 #自由時報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國民黨籍萬榮鄉長張秋美去年8月補選上鄉長,因涉選罷法交付賄賂罪,花蓮地方法院今年6月一審判刑,張被花蓮縣政府停職;至於今年3月民事宣判「當選無效」,張秋美雖提起上訴,本月初被台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駁回,當選無效定讞。縣府表示,近期內將解除張秋美鄉長職務。張秋美在民事庭3月宣判當選無效之後,向花蓮高分院提起上訴,花蓮高分院近日言詞辯論終結,認為一審判決張秋美當選無效有理,將張秋美的上訴駁回。被上訴的花蓮地檢署主張,張秋美參加105年8月27日的萬榮鄉長缺額補選,張夫吳信太擔任競選總幹事,檢方認為張明知不能對有投票權之人行求期約或交付賄賂等不正利益,約定對方投票以求當選,卻仍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