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重人文也重科學 多項科技成就名揚國際

Booking.com

#東沙 #高雄 #遠見雜誌


早期,台灣幾所「中」字輩國立大學,中央、中山、中興,各自以一理一文及一農的傑出特色,獨領風騷。

位於高雄西子灣的中山,詩情畫意的校園,詩人余光中在此任教、加上該校商管、人資等科系闖出特色,使得外界常常忽略中山在科學上的表現。

在今年《遠見》最佳大學排行榜中,中山擠入綜合類第六名,勝過不少醫學類大學,讓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脫口而出,「其實現在的中山很科學!」

就以今年英國QS公布的2019全球大學學科排名來說,中山15個入榜學科,除了語文、商管和財會外,更包括電機、機械工程、農業與林業、生物科學、化學、材料科學、數學、物理。

談起學校發展,鄭英耀聊得幾乎都是科學,從5G手機多天線系統、黑潮發電、東沙國際海洋研究站,甚至還橫跨印度洋,在斯里蘭卡建置海外科研中心等。他指著窗外的台灣海峽,驕傲地道出中山在「內太空(海洋)」的研發績效,那是全台首艘水下載人載具(潛艇),不但能為台灣的離岸風電、黑潮發電與深層水等發展帶來能量,更是世界首座深海洋流能測試系統,所有技研與施工全是「台灣製」。

中山另一個私房珍寶是全亞洲唯一的「氣膠科學PM2.5研究中心」。教育背景出身的他,用很科普口吻解釋,台灣人孰知的PM2.5,就是「氣膠」,以往人們並不知道微粒的成分,只能夠偵測是否超標,對解決問題幫助不大。

然而中山化學系副教授王家蓁研發新一代多功能氣膠檢測儀,卻能探測分析出其中成份,而這項技術獨步全球。

人文底蘊深厚 跨國交流活動頻繁

不過,即便如此,中山還是沒有揚棄原有的人文底蘊!歐洲聯盟中心先前還勇奪行政院文化部「臺法文化獎」,為全國唯一獲獎的大學單位。這獎項由文化部與法蘭西學院共創,每年選出兩名在法、歐、台三地推動文化交流有特殊貢獻的得獎人或機構。2009年成立的中山歐盟中心,多年來舉辦了無數跨國交流活動,著墨國際化。

果不其然,在今年《遠見》調查中,中山在「國際化成就榜」表現突出,從2016年第19名,今年晉升至第4名,特別是日間學制修讀雙聯學制本國學生是全台人數第二多,略低台大。

走在中山校園中,除了徐徐海風吹拂,最吸睛的就是各種膚色的學生倘佯其中!

>>2019台灣最佳大學評鑑出爐!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

報導來源:遠見雜誌【原文網址

Booking.com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