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暌違150年 壯圍噶瑪蘭族重現海祭

Booking.com

#宜蘭 #市 #自由時報


2019-07-06

〔記者張議晨/宜蘭報導〕宜蘭縣噶瑪蘭族在漢人入蘭開墾後,部分族人被迫南遷花東,留在宜蘭族人則與漢人同化;宜蘭壯圍奇立板社族人,要在十三、十四日舉辦海祭、豐年祭,讓暌違一百五十年未辦的歲時祭儀,重現宜蘭海岸,宣示重振文化決心。

13、14日復辦海祭、豐年祭

噶瑪蘭族濱海而居,宜蘭舊地名「噶瑪蘭」就是取自該族;但漢人進入宜蘭後,部分噶瑪蘭族被迫遷往花蓮、台東,而未南遷的族人,散居宜蘭各鄉鎮市,隨時間推移幾乎已漢化,用漢姓隱身漢人聚落,說著一口流利台語,幾乎與漢人無異。

隨著部落老一輩族人凋零,中生代憂心族群文化消失,最近位於壯圍廍後社區奇立板社族人,成立噶瑪蘭族發展協會作為文化復甦起頭,並決定恢復暌違一百五十多年未辦的海祭與豐年祭傳統祭儀。

噶瑪蘭族發展協會理事長潘玉峰說,海祭是祈求捕魚平安順利,早期族人都選在刺桐花開後舉辦,豐年祭則是慶祝豐收,感謝大自然饋贈,宜蘭噶瑪蘭族漢化已久,傳統習俗消失。為了復辦這兩個祭典,他們遠到花蓮豐濱新社求教,將古調、舞蹈及祭祀傳統帶回宜蘭。

振興文化 奇立板社族人籌備排練

五月以來,奇立板社族人陸續展開祭典籌備,包含古調傳唱練習、傳統舞蹈教學等,每晚固定在社區排練,為十三、十四日活動作準備;奇立板社九十一歲頭目潘英才昨也以傳統儀式祭祖,乞求活動順利。

「如果不復辦,對不起祖先。」潘英才說,噶瑪蘭族百年來四散各地,僅花蓮一帶族人每年循傳統舉辦祭儀,對原住民有珍貴意義,經由花蓮族人鼓勵與年輕族人投入,才有辦法在宜蘭重見。

祖父是奇立板社族人、慈濟大學助理教授潘朝成說,奇立板社已有四百年歷史,部落仍存在於壯圍濱海一帶,恢復祭典是要讓族人及宜蘭人知道,「噶瑪蘭人並未離開」,也讓年輕族人認識屬於自己的歷史。

                        <p>91歲奇立板社頭目潘英才(左)換上傳統服飾,為13、14日的祭典活動祭祖祈福。(記者張議晨攝)</p>                                <p>宜蘭壯圍奇立板社的噶瑪蘭族人,近日勤練傳統古調、舞蹈,為海祭、豐年祭活動預作準備。(記者張議晨攝)</p>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

Booking.com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