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短評】國門陸橋大火 管理問題「預防勝於治療」

Booking.com

桃園國門陸橋本月6日因橋下堆置廢油桶引發大火「身受重傷」,迄今已一個禮拜仍未復原開通,火災不僅影響交通與橋梁結構,後續衍生的橋下空間管理問題,更是一大隱憂,意外發生後各單位踢皮球、翻臉不認「油桶」,最後才清查橋下堆放物;「預防總勝於治療」,橋下空間定期管理追蹤,遠勝事發後卸責、盤點來得有效率。

陸橋是銜接桃園區、蘆竹區及中山高速公路的要道之一,根據公路總局每天約近7萬車次的交通流量,6日事故發生時,警消人員在半小時內控制火勢,值得慶幸的是無人傷亡,但若不是一把大火,孰人可知每天經過「不定時炸彈」。

長期堆積在橋下的廢油桶,恍如人體中的「陳年宿疾」,長時間放任不管、不理會,它像是「不舒服」到了極致,引發這次的事件提出警訊,來告知眾人這樣的「日常保健」是不對的,而公部門各單位卻在第一時間撇清責任,直到引起社會關注,才開始盤點清查危險場域。

事後追查發現儲油桶,是桃園還未升格前,蘆竹公所清潔隊所堆置,後來橋下空間轉給交通局使用,不論油桶歸屬誰,每個單位都難辭其咎、責無旁貸。

公路總局日前派員到基隆、雙北、桃園以及新竹縣市等6縣市,清查635座省道高架橋梁橋下的空間使用狀況,其中50處列管,顯見有「問題」的不僅僅是國門陸橋。

各單位約用2天時間盤點所有危險場域,這看似高效率又積極的動作,也都只是亡羊補牢,不免讓人覺得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總要等到出現意外,才願意開始補救解決。

橋下空間運用就好比人體健康一樣,堆置物品前若能確認來源,後續定期「健康檢查」追蹤,遠比出現嚴重「病情」,才願意打針、吃藥來得好。

桃園國門陸橋本月6日因橋下堆置廢油桶引發大火「身受重傷」。圖/報系資料照
桃園國門陸橋本月6日因橋下堆置廢油桶引發大火「身受重傷」。圖/報系資料照
分享

桃園國門陸橋因大火迄今已一個禮拜仍未復原開通。圖/報系資料照
桃園國門陸橋因大火迄今已一個禮拜仍未復原開通。圖/報系資料照
分享

報導來源:聯合新聞網【原文網址

Booking.com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