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前朝綠色建設 全球韌性城市亮點

Booking.com

#三民 #高雄 #自由時報


2019-06-30

〔記者蔡清華/高雄報導〕二○一九年全球韌性城市大會(Resilient Cities 2019)廿六日於德國波昂舉行,出席的高市學者分享高雄如何利用濕地、公園綠地與滯洪池所建構的綠色生態廊道,回復城市的生物多樣性、創造都市新地景並發揮防洪治水的功能,深獲各城市代表一致肯定及熱烈提問,而這些成果均為前朝市府建設亮點。

市府永續會委員方力行教授,在會中介紹高雄如何在城市中設計出適合生物棲息的濕地,包括以水雉返鄉為主軸的洲仔濕地、利用愛河下游感潮帶來復育紅樹林的中都濕地,以及位於三民區全台第一座都市型具防洪滯洪功能的本和里滯洪池為案例,說明高雄綠色生態廊道每一座濕地、滯洪池的明智管理及設計理念。

環保基金委員楊磊教授介紹高雄市如何以濕地生態廊道及生態滯洪池做為綠帶基礎建設的主軸,達成滯洪、調洪與水質淨化等防災韌性,並以流經市區內的四條河川及上游的曹公新、舊圳的生態治理計畫與各個濕地公園及生態滯洪池相互串接等工程為主軸,以建構高雄成為滯洪防洪的韌性都市及海綿城市。

ICLEI為全球最大國際地方城市聯盟,共有超過一七五○個城市加入,今年適逢ICLEI舉辦韌性城市大會第十週年,今年環保局由局長袁中新帶隊出席。

                        <p>高市中都濕地公園。(記者蔡清華翻攝)</p>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

Booking.com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