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陳冠安】民進黨派系即將踏入「後蔡英文時代」

Booking.com

#大內 #台南 #陳 冠安


作者為國政基金會助理研究員、黨革青發起人

自2018年九合一敗選之後,隨著蔡英文辭去黨主席、卓榮泰當選黨主席,以及賴清德參加初選落敗,綠營可以說是歷經了一輪權力風暴,也將民進黨的派系進行了一番大洗牌。

首先,導致民進黨內權力變化最關鍵的影響,自然就在於地方諸侯的變化。在2014年,綠營執政的13縣市,新系與親新系的首長共計8位,正國會2席,其他包括張花冠、涂醒哲和林智堅則派系色彩較不鮮明。然而到2018年選後,新潮流雖然看似丟兵棄甲,失去諸多縣市,但在綠營僅存的6席地方執政,新系仍手握桃園和屏東兩大重鎮,且台南黃偉哲也與其較為親近,因此並未失去第一大派系的地位。

其次,雖然英德內戰以和平收場,並未在黨內畫下不可癒合的傷口,而危及2020選情,然而作為新系曾經的重量級明星,在此次初選中卻幾乎沒有獲得派系奧援,賴的後續動作,也將牽動民進黨中央權力變化。

因此無論是從地方,還是中央權力系統來看,從蔡英文在2014年接任黨主席以來的派系格局,基本已然半隻腳踏入「後蔡英文時代」,即將發生本質上的改變。本文以下便將逐一針對民進黨重要派系進行前景預測。

一、新潮流:分裂在即,登頂在望

新潮流作為以紀律嚴明、組織綿密聞名的台灣第一大派系,歷史其實相當悠久。新系的前身編聯會甚至還早於民進黨成立。而對比於新系的欣欣向榮,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則是另一創黨主幹-美麗島系,不僅早已不復存在,許多重要成員甚至還以難堪的姿態離開民進黨。可謂不勝唏噓。

而新潮流之所以能生生不息,在台灣政壇的30年大變局存活下來,並且不只是成為民進黨,還成為台灣第一大派系,最主要的關鍵因素就在於其對人才的系統性、計畫性培育。因此當創系元老在扁朝時身居要位的同時,許多第

二、三代的新系成員也開始展露頭角。

舉例來說,在1998年當選桃園縣議員的鄭文燦,就是在扁政府時期累積一系列黨公職經歷,身居行政院發言人要職,至民進黨在野時,擁有足夠歷練扎根桃園。在歷經三次選舉後,於2014年成功當選桃園市長,至今已然成為2024的總統熱門人選。其他包括賴清德、魏明谷、潘孟安等,都是在90年代至00年代扎根地方,最終於2010和2014的選舉綻放花朵,為新系開疆闢土,讓第四代成員擁有足夠的發展空間。

然而也正是二、三代成員的成績斐然,在版圖擴張的同時,卻也為新系埋下疏離的種子。近年來,很明顯地,過往內部可以大鳴大放,但對外必須團結一致的特色,已然質變。這不僅導因於地域和山頭不同所導致的利益不同,也發生在新舊世代上。此外,對與蔡英文關係的不同看法,也成為新系內部縫隙擴大的導火線之一。

例如陳菊接總統府秘書長、賴清德接行政院長,在當時就並未獲得新系一致的認同。爾後,吳乃仁退流、賴清德不服派系安排挑戰蔡英文,事實上,都證明了新潮流的質變。

就目前來說,除了派系鬆散化、元老儀式化、組織山頭化等趨勢外,對新系來說,最為麻煩的就在於賴燦之爭。由於鄭文燦目前不僅成為新系共主,更有望帶領新潮流完成創系目標-成為綠營共主,登頂大位。

因此作為遭到罷黜的「大阿哥」賴清德,只好出險招,先行挑戰2020總統初選,賭蔡英文敗選之後的黨主席大位。倘若成真,屆時,新系成員就會面對到比這次初選更艱困的難題。甚至迫使這位新系之子在當不成新系共主的情勢下,轉成為獨派共主。不過無論質變、分裂與否,2024的綠營都將無人能與新系成員一較高下,前景可謂相當光明。

二、英派:站穩陣腳,欣欣向榮

雖然蔡英文領導的黨中央在2018九合一選舉大敗,大將洪耀福與陳其邁分別在中央與地方遭到「問斬」,蔡更是辭去黨主席,失掉一架馬車。然而事實上,英派在此次選舉卻並非一無斬獲。首先,英派攻下嘉義縣,首次在地方執政。雖然主要靠的是陳明文的個人系統,並非派系整體力量,但仍舊意義非凡,尤其是擁有人才培育的基地。其次,雖然數量不多,但以吳沛憶為首的英派新血已經打開政治生涯,在年齡與學經歷,以及執政的資源優勢下,未來可望向上爬升,上看立委、政務官與地方首長。

從此來看,在地方執政與新人培育成功之後,英派在民進黨已然成為真正的派系,彌補蔡英文未曾在地方執政,以及成員來自四面八方的劣勢。此外,考量到陳其邁仍能在下一次選舉挑戰高雄市長、蕭美琴並未在此次選舉折損,以及初選通過之後對不分區名單的影響力增加,加上綠營最為完整的學者、智庫、公民團體系統,英派未來新潮流之外第二大派系的位置將相當鞏固。這或許也讓當年扶植蔡英文上位的新系操盤手們所料未及。

三、蘇系:脫離險境,韜光養「慧」

無論是新系,還是英派,在2018九合一選舉之前,本身就擁有許多政治籌碼和累積的政治資本,因此選後擁有優勢地位,並不足以為奇。然而在2012與蔡英文爭奪總統挑戰權失利,於2014拱手讓出黨主席大位的蘇貞昌與蘇系,可以說是抓準機會,在2018選後一舉鹹魚翻身,擺脫邊緣化的地位,重獲新生。

事實上,雖然選舉結果,老驥伏櫪的蘇貞昌大敗近30萬票,然而蘇陣營逆風作戰的能力,以及正面仰攻和背面突襲的戰術,都可謂相當精緻,只是在面對藍營最強正規軍的情況下,最後敗於整體風向。不過在非戰之罪,以及大逆風時願意為黨披甲上陣的情況下,蘇在選後,就掙得頗為豐碩的政治資本。甚者,更是接任閣揆,得以養兵籌糧,復興派系。

就目前來說,歷經2018新北一戰,從連署挺游議員多位落選的結果就可以知道,游錫堃在2014年為正國會累積的基礎已然大幅折損,不再足以威脅新蘇連在新北的地位。因此,蘇貞昌這次的參選可以說完全達成其戰略目標,為女兒蘇巧慧掃平黨內的競爭者。以其43歲的年紀來看,無論是選擇在2022挑戰侯友宜,或是避侯鋒芒,在2026競選新北市長,都仍游刃有餘。從此來看,在擁有儲君的情況下,蘇系就仍能維繫派系香火,不至於隨蘇貞昌淡出政壇而土崩瓦解。

四、正國會:走向泡沫,瀕臨瓦解

如果說新系、英派和新系是2018選後的贏家,那正國會就可以說是最大輸家,不僅其共主林佳龍在台中大敗,只能被施捨學經歷毫無相關的交通部長一職,宜蘭的陳歐珀和正國會支持的涂醒哲更是雙雙落選。

甚者,過去游錫堃、高志鵬經營的新北也被蘇系洗牌。高更是因貪汙被判刑4年6月入監,雖然三重立委由余天接棒,不過基本也重創正國會的聲望,只能將重責擔在由新轉正的林淑芬肩上。

就目前來說,短暫代理黨主席的基隆市長林右昌,雖然驚人地獲得大勝,不過由於基隆曝光度與人口基數較為不足,以及中央可能失去執政,因此林雖年輕,不過其政治天花板並不足以支撐其成為鞏固的派系共主。而雲林的劉建國,雖然也可望能挑戰縣長,但也同林右昌般,有政治上限。

因此對正國會來說,敗選的林佳龍仍然舉足輕重,身繫派系存亡關鍵。然而遺憾的是,選戰打得並不漂亮,大敗給盧秀燕20萬票的林,儼然已失去了再次挑戰的正當性。與英派的陳其邁不同,陳並非現任市長,敗選原因可以歸責為中央風向不好、陳菊及長期執政包袱,還有前所未見的「韓流」,並且陳的資歷和派系奧援在高雄也無人可敵。對比於此,作為現任市長敗選的林,就沒有這些條件,甚者,林還必須面對來勢洶洶的新系挑戰者,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

蔡不只與林資歷不分軒輊,擁有更龐大的派系奧援,更重要的是,在2014年初選敗給林的蔡,已然在2018年放棄下克上,從而擔任林的競選主委。所以從正當性考量,被民意淘汰的林,在蔡表態參選的情況下,很難有競選的條件。更重要的是,目前50歲的蔡,也沒有虛擲光陰的籌碼,而新系也不可能放棄這個殲滅正國會的機會。

從此來看,曾經嘗試與新系競逐的正國會,在共主林佳龍無法擁有游錫堃般的政治地位,政治生涯即將斷送,且無人能接替的情況下,就可能走上泡沫化的道路。

總結:仍是派系共治的民進黨

總地來說,新蘇英將會是「後蔡英文時代」民進黨的主要玩家。其他次要派系,不只正國會將走向泡沫,如謝系,雖然卓榮泰當選黨主席,但在姚文智恥辱性敗選、管碧玲轉任不分區、趙天麟跨不過陳其邁,以及謝長廷遠赴日本,缺乏接班人的情況下,並不能如同蘇系般獲得新生,亦將衰微。

而2020立委席次的變化,雖然重要,不過足以改變整體局勢的關鍵,還是在於蔡英文是否得以連任。倘若無法,則賴清德就很可能轉成為獨派共主,結合少部分新系,或是選擇與正國會聯盟,改變民進黨的黨內生態。

但由於獨派有糧無兵,只有意見領袖,少有政治幹部,在目前老獨派式微的情況下,即使賴成為獨派共主,也必須重新培育新血,與新世代獨派接軌,短期來看,並無法轉型成為真正的派系,難以真正撼動新英蘇的總體格局。

檢視相片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

報導來源:陳 冠安【原文網址

Booking.com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