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轉作薏苡 國產紅薏仁營養又有在地特色

Booking.com

農糧署北區分署協同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苑裡鎮農會,建立薏苡示範田,採水旱耕作與兩期...
農糧署北區分署協同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苑裡鎮農會,建立薏苡示範田,採水旱耕作與兩期作雜糧生產模式。圖/農委會農糧署北區分署提供
分享

農委會推動國產雜糧產業及活化休耕地政策,鼓勵稻農轉作薏苡。國產薏苡在採後加工過程,多半保留紅色麩皮,更具營養成分及膳食纖維,故又稱紅薏仁,極具在地特色。

農糧署北區分指出,臺灣每年自泰國進口薏苡約4,000餘公噸,國產薏苡年產量約300餘公噸,自給率不及10%,顯見國內需求量大,仍具推廣及發展空間,農糧署亦將薏苡列入「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計畫」轉契作項目,以鼓勵農友投入生產。

農糧署北分署進一步指出,國產薏苡在採後加工過程,多半保留紅色麩皮,更具營養成分及膳食纖維,故又稱紅薏仁,極具在地特色。由於薏苡較一般穀類富含脂質,採收後相對保存不易,因此國產雜糧極具新鮮、營養、在地生產之特色。

農糧署北區分署協同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及苑裡鎮農會積極輔導農友稻田轉作薏苡,期透過示範觀摩建立水旱耕作與兩期作雜糧生產模式,擴大稻農轉作意願及提高農民收益。

北區分署表示,在臺灣的薏苡栽培模式可分為水田移植及旱田直播兩種,本次示範田採水田移植進行栽培,品種為臺中2號,生長期約120天,預估乾穀產量每公頃2,200至2,500公斤,除取代原有稻作外,從育苗、移植至採收之栽培管理模式均和水稻相同,因此農民轉契作薏苡駕輕就熟,且水稻之農機亦可通用,省時省工,農友不必另採購新農機,也可領取轉契作補貼金每公頃45,000元,滿足國內需求,一舉數得。

農糧署北區分署分署長蘇宗振強調,水旱輪作是最好的耕作模式,本次示範田第一期水田種植薏苡,第二期作將規劃種植甘藷,成功取代稻作、再生稻或休耕農地,兩個期作均生產國內所需之雜糧作物,是成功的典範,亦提高農友收益。

農委會鼓勵稻農轉作薏苡。國產紅薏仁是具營養成分及膳食纖維。(圖/農委會農糧署北區...
農委會鼓勵稻農轉作薏苡。國產紅薏仁是具營養成分及膳食纖維。(圖/農委會農糧署北區分署提供)
分享

報導來源:聯合新聞網【原文網址

Booking.com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croll to Top